对话精英
追忆陈家镛先生
华韵专业号 | 2019-9-5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追忆陈家镛先生

 

龙巧玲

 

第一次采访陈家镛先生是十多年前,先生的平和淡定,现在忆起,仿佛如昨。他铿锵有力的话语仍言犹在耳,而如今却传来了先生辞世的消息,令人心痛!

 回首往事,先生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当时因为有两家媒体误报先生去世的消息,引起了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和陈家镛先生的重视,于是陈家镛先生的学生安先生找到我,希望我去采访他的老师,这样就成就了我的那篇《陈家镛-我国湿法冶金的开拓者》

我将文稿送给陈家镛先生审阅,当他看到文末的“我从上小学五年级开始,面对日本的军事侵略和工业品倾销,就立志要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奋斗,我人生的每一步都在实践自己的诺言!",他为我能精准地表达他一辈子的心声感到由衷的高兴!

于是同意将我采写的文章刊登在中科院过程工程所所办刊物上,后来又推荐给出版社,虽然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把老先生推荐的文稿替换掉了,但陈家镛先生仍不气馁,终于在建国60周年新华网的科技专栏上郑重将我采写的文章原文刊出。

 

后来我又将文章收入专著《对话精英》,当我带着还散发墨香的新书送到位于中关村的先生府上时,陈家镛先生和夫人一起接待了我,那时,他和夫人都已八十高龄,但仍气朗神闲,思维清晰,与我一见如故。

他告诉我:两个女儿中学毕业后都曾下放陕西延安当知青,但因为女儿在那里水土不服,总是生病,于是就向组织打报告申请回京治疗,报告得到了批准,女儿们不久就回到了北京,恢复高考后,都考上大学并出国留学。女儿都不在身边,你们二老生活谁来照顾?我有些担心,他目光温柔地看着夫人对我说,我们现在非常享受“二人世界”,又说请了一个小时工帮我们做清洁卫生和两顿饭,所里有事会有车来接,平日里经常有学生来访,日子还行!看得出老两口的晚年生活还算惬意。

 

期间,我问了先生很多当时非常敏感的也是我有一些困惑的问题,比如:毛泽东主席真的不重视科技、不重视知识分子吗?他听了我的话,沉默了片刻,然后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你们年轻人千万不要听人瞎说,毛主席不重视科技怎么会在新中国成立后就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呢?毛主席如果不重视知识分子我们这些人怎么可能会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效力呢?”毛主席真是太了不起了,说到这,陈家镛先生目光灼灼,身子不由自主地颤动了一下,老人家对于毛泽东主席的雄才大略和博大胸襟是发自内心的敬佩,让我一下子如醍醐灌顶。

我问他,那您大半辈子都在中科院工作,您还经历过什么?

陈家镛先生平静回答我说我这个人比较好静,我手头总有干不完的工作,大半时间都是在实验室里,所以我基本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可您担任过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啊?您还是我国化工学科的领导之一呢?他看着有些疑惑不解的我笑了,家事国事事事都要关心咯,那一刻,我看见东方智慧的光辉在他的头顶上闪烁。

 

2017年2月15日,中以合作的首颗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命名为“陈家镛一号星”,在印度成功发射。如今斯人已去,“陈家镛一号星”应是对于陈家镛先生的最好纪念。

此刻,“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的诗句最能表达我对德高望重的陈家镛先生的敬仰和感怀,先生对我的赏识成为我一生的荣幸!

 

为深表我对陈家镛先生的怀念,特将当年专访陈家镛先生的原文再次刊载,原文如下:

 

 

自幼立志要为工业救国贡献力量。

   

领导组建了中国第一从化学工程角度专门从事湿法冶金的 研究室

   

平淡温和的个性,一生信奉“心底无私天地宽”

  

我国湿法冶金的开拓者

                  ---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工冶金专家陈家镛

                       龙巧玲

陈家镛先生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化工冶金及化学工程专家,是我国湿法冶金的开拓者之一,由他主编的湿法冶金相关专业书籍都是稀土湿法冶金科技人员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和工具书。他还是第四至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尽管我已采访过不少“人物”了,但当我去采访这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时,既心驰神往又有些忐忑不安,然而,当我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简朴的办公室里见到陈先生时,他的亲切和随和一下子让我心旷神怡

1922年2月17日陈家镛先生生于中国四川省金堂县。 1947年秋 赴美国留学,在伊利诺伊大学校园化工系研究生院攻读学位获博士学位。此后即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担任博士后副研究员1952年秋他原来的博士论文导师H.F约翰斯教授邀他回伊利诺大学化工系开展“用纤维层过滤气溶胶的研究”。 1954年初接受美国杜邦化学公司薄膜部的约克斯研究所的聘请、担任研究工程师,参加研究和开发聚酯连续聚合以使该产品 能顺利投入生产。由于在“气溶胶过滤及聚酯连续聚合反应工程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因而成为美国的人才宝贝,他们全家也因此在美国拥有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新中国成立后他和夫人像许多海外爱国知识分子一样,热切地希望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祖国,时刻想念回国参加建设。但由于当时的中美关系不正常,一 直未能如愿。1956年,中美两国政府达成了相关协议。当他们夫妇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希望海外学者归国的号召后,便宛然谢绝了美国公司的热情挽留,放弃了功成名就的事业和优厚的生活待遇,顶住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威胁和恫吓,毅然举家回国,开始了他报效祖国的漫漫求索之路

回国后,陈家镛先生即被安排在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筹建处任研究员,他和叶渚沛先生一起参加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前身)。1958年该所正式成立后担任湿法冶金研究室主任,组建了国内第一个以化学工程学观点从事冶金研究的实验室。与湿法冶金研究室的同事们一道,结合我国有色和稀有金属矿的特点,开展了大量湿法冶金提取研究并推动了产业化的发 展

50年代末60年代初,陈家镛先生主要针对我国云南东川难选氧化铜矿、墨江氧化镍矿湿法冶金的压降及高砷钴矿湿法冶金等经济建设中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出 加压胺浸的流程,开拓了加压湿法冶金新技术,及有毒矿产资源 综合利用的清洁生产工艺; 开辟了碳酸化转化新方法处理含铅金矿的新工艺等一批技术先进的冶金新工艺及新流程,为建设新中国冶金工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六、七十年代陈先生倡导将化学反应工程与湿法冶金结合起来,提出了开展气-液固三相反应及非均相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论文,而且为后来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开展生物化学工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此期间针对我国金川铜镍共生矿中有金属难于分离的特点,他领导湿法冶金研究室开展了分离工程科学和技术研究,并先后建立了萃取化学组及萃取工程组。之后,鉴于攀枝花钒、铬伴生矿的湿法冶金提取,他们经过多次的调研和实验,试验成功一种用胺类萃取剂进行分离的办法,取得了成功。进而又用类似办法解决了一系列常伴生的金属如钒-铬、钨和钼 钼和铼等的分离以及砷、磷、硅与钨、钼的分离以及用混合萃取剂从硫酸溶液中分离铁有效的分离新工艺,而且有关胺类萃取剂溶液化萃取的理论研究也取得巨大进展,在国内外学术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产生重大的影响。

由于他运用化学反应工程学的观点与方法 开创 新的湿法冶金过程,为我国的冶金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80年,陈家镛先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现称院���〕。

文革期间,陈家镛先生的家庭生活和研究工作都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严重冲击,但他仍然尽可能做到“处乱不惊”, 顶住种种压力,克服重重困难,保持着科学家的良知保持了科研方向的 稳定,他亲自查阅文献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加压下氢含镍、钴水溶液中析出金属并较紧密而均匀地沉积于预先加入的核心材料上制成复合涂层粉末的研究,从而和他的同事们一起研制出多种适应不同国防工业部门需要的复合涂层粉 末材料,国产的飞机发动机因此降低了油耗,延长了寿命、提高了推力。有力地支援了国防工业及国民经济建设。有关项目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和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一等奖。

作为一名化工专家,陈家镛先生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始终保持着前瞻且独到的眼光,他参加了国家科技发展长远规划的制定工作,为推动我国化学工程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1978年后,他作为国家科委化学工程学科组副组长,领导和承担了国家科委重大项目“传质分离与化学工程中若干基础问题研究”的萃取课题。八十年代后期,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在溶剂萃取化学的研究领域开始了向抗生素新萃取体系方面发展和在分离工程方面开展了转盘萃取塔、振动筛板塔、双混合室萃取箱内两相流体力学和传质过程模型化理论及应用的研究并取得了新进展,深得国内外同行的赞誉;相关的科研成果很快就被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生产企业因此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由于他和同事们坚持不懈的工作,现在 我国的“湿法冶金”已经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科研领域里,陈先生辛勤耕耘硕果累累,享有崇高声誉。作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之一,在学术上他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恩师,生活上,他是和蔼可亲关心体贴的长辈。学生们举办的学术活动经费经常都是陈家镛自己掏钱支付。

除了坚持搞科研工作外,陈家镛更关心国家大事,作为连续五届的全国政 协委员。 他积极参政、议政。 

采访结束时,笔者问陈先生两个问题:您当初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选择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后来历经了那么多的曲折和磨难,如今有没有后悔过?学生们的学术活动为什么要您自掏腰包呢?

陈先生笑得十分坦然,他回答说,选择回国我们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我自上中学开始,面对日本的军事侵略和工业品倾销就立志要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奋斗,我人生的每一步都在实践自己的诺言!

至于为学生学术活动掏经费的问题,陈先生说:我相信“心底无私天地宽” ,何况学生们丰硕的研究成果给了我最好的回报。

陈先生的豁达与大度令人心悦诚服。

让我们向可亲可敬陈家镛院士致敬!

 

:陈家镛成就简介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现称院士〕。

他在有色金属冶金研究方 面突出表现在结合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运用化学反应工程学的观点与方法 开创 新的湿法冶金过程。

采取湿法冶金方法制 取复合、超细等特殊粉末材料,填补了我国这方面的空白, 为国防工业建设和国民经济作出 了重要贡献。

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发明和自然科学 三等奖各1 项、国防专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3 项,三等奖1项。

 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7年2月15日,中以合作的首颗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命名为“陈家镛一号星”,在印度成功发射。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